滚动资讯:
时时放心不下 事事放在心上 铲雪除冰我先行 原平: 多措并举做好备耕工作 五台山景区春节假期旅游接待圆满收官 原平市收听收看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电视电话会议 原平市举办2024年“春风行动”暨春季用工大型招聘会 原平:“小年”闻到“大年味” 五台山风景区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 新春走基层|宁武: 坚守医疗一线 护卫百姓健康 忻府区春运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部署会议召开 五寨县“五个坚持”着力提升干部监督工作科学化水平 刘卓良走访慰问五台山风景区困难老党员 偏关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召开安全防范工作会议 李淑辉主持召开五台山风景区2024年新开工项目前期手续进展调度会 原平市长常永峰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忻州市区五部门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演练 静乐县举办乡村e镇跨境电商交流峰会暨跨境电商第一期培训 原平: 庭院经济对接年货市场助农增收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召开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工作专班会议暨1月 宁武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赵亚峰调研G241东寨至石家庄段沿线拆迁规划 原平市领导调研督导矿山安全工作 原平市农民及早动手为庄稼地置办“年货” 原平市领导深入同川镇督导检查乡村振兴工作 原平市召开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部署会 乡村振兴 | 岢岚县孟家坡村:农业生产托管助农降本增效 定襄:三户企业获国家级“绿色工厂”称号 五台山景区领导调研指导“五经普”普查登记工作 原平市长常永峰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调研 忻府区交通运输局:严格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原平市召开关于2024年元宵节文体活动安排部署会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舆情 > 网言网语

“十八个铜钉的饭碗”

时间:2020-08-22 17:40:58 来源:新民晚报

  偶尔在古玩店看到用铜钉补缀的瓷碗,这个瓷碗,据说是明代的古物,称为明瓷,很珍贵。铜钉是何时补缀的,已不得而知。这个碗,摆在玻璃柜里,不知是展示古物呢,还是展示补碗的工艺?也许两者兼有。这种补缀工艺的确很神奇,滴水不漏,可谓巧夺天工。俗话说“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”,说明瓷碗表面光滑剔透的釉层,是非常坚固的,钻孔、铆补,实在很不容易。我曾在街头看过补碗的手艺人,将一个瓷碗的碎片一块块按原样拼拢,用细绳扎紧,然后钻孔,再用小铁锤将极小的铜码钉的钉脚(有点像现在的订书钉,不过小得多)打进孔,把裂缝牢牢骑住,就像做缝合手术,使破碗完全“康复”,又能用上好多年。鲁迅的小说《风波》写到“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,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”,很早这种整旧如旧的工艺,很为老百姓受用。

  但现在,这个补瓷碗的活计,已很少见到,原因很简单,小小手艺,赚不了几个钱,一些工匠改换门庭,不再拿金刚钻。再说,很多人生活好了,瓷碗打破了随手就扔了,买一个也花不了几个钱,也就不再光顾补碗匠。

  但有些人家里可能还保留有古董、古籍,已成稀世之宝,因为年代久远,免不了残缺,修修补补,使之顿还旧观。而修整的功夫,往往几倍于补碗,高得难以接受了。

  厌旧与恋旧,是人的生活取向,而所有的新都会变旧,不可能永新,甚至走向衰亡。

  这里提到的,基本上都是古老的器物,而非历史文化。

  历史文化,有没有断肢,然后用“铜钉”补缀的呢?有的。

  汉武帝废黩百家,独尊儒术,激发了儒士的积极性,努力著述,并纷起抢救秦文化,编秦史,治春秋,注论语,修治先秦史料、秦本朝纪事,以及四书六经,为修复载籍、为折断的文化接肢,做了一定贡献。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,从史学角度看,难免汉话说秦经,而非正宗的“行货”,非正统的“秦文化血缘”,只算得间接的“二手货”。“所谓治,包括编写、校正、判断、解释,不能有一点个人的意见、嗜好、判断甚至作伪。”(《傅斯年古典文学论著》)如果当时注意秦古文特点,在修治过程中,分辨古文的智而巫,汉文的愚而陋,克服自信心理,就登堂入室了。现在我们读到的诸子百家,有些就是用汉话写的。看来傅斯年先生对汉儒中的秦博士、秦专家们的“瓷器活”功夫,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对文化传统,先前的史料,我们当然不希望有一丝断裂或者损坏,继承发扬就是为了不断裂,不损坏,完好无损。所谓整旧如旧,实际上也只是“如旧”,而不是原来正宗。打十八铜钉的饭碗,也是为了继续使用,“修修补补又三年”,并不是原装。

  诗词大会,影响深远,把我们带进了传统的文化历史,谈旧体诗词,背诵唐宋前人的诗作,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,把酒临风,使我油然想到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,谁能说这个感受仅仅是几千年前人的呢?“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,罗衾不耐五更寒”,谁又能说现代人没有同样的感受呢?这些诗意和情感,虽然时隔已久,能说它们不随时在生活中“蝶变”,栩栩然,蘧蘧然,长留人们的心间,使我们仍能回到它的情绪和环境中?

  我曾写过一篇《响当当的铜豌豆》,谈到关汉卿和元杂剧在戏曲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,其实,有千年历史的中国戏曲的发展,也曾是筚路蓝缕,历尽沧桑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,有人认为中国戏曲应该向西方戏剧学习,整旧如洋,主张废唱,不要敲锣打鼓,不要“怒必吹须”,“痛必倒仰”,“穷必散发”,“富必挺胸”,应该按照三一律的程式,改掉古老的 art of acting(表演艺术),当时遭到许多票友的反对,引起激烈争论。这场争论,最终否定了“废戏”论。虽已成过眼云烟,但100年后的今天回首,当年如果“废戏”成为既定事实,那么今天的戏曲,无疑要经过“接肢”,险乎成为一个“十八个铜钉的饭碗”。(刘克定)

责任编辑:乔智君

分享到:
0
互联网舆情忻州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互联网舆情忻州(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);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,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,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。违反前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互联网舆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 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 
※ 网站联系电话:18295883981  邮箱:hlwyqxz@163.com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:互联网舆情忻州新闻中心|备案信息:晋ICP备17010630号-1|投稿邮箱:hlwyqxz@163.com

Copyright ©2010-2020 互联网舆情忻州 www.hlwyqxz.com, All Rights 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