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网评| 论文查重不能走向机械化的极端
时间:2021-06-01 18:20:34
来源:央视网
又逢毕业季,论文查重工作如火如荼,严苛程度有增无减,部分高校将查重率从原来的30%降低至20%甚至是8%。
在查重成为“刚需”的背景下,一些商家坐地起价,硕博学位论文查重动辄五百、上千元。毕业生无力讨价还价,束手成为待宰羔羊。
查处学术不端、保护论文原创性成果天经地义。但论文查重不能唯技术论,不能简单地把“对比重合”作为判定重复的标准,甚至“一刀切”地对政策文件、标准说法、专有名词等合理引用做出错误认定,逼得学生去改名人名言,把专业术语用非专业词汇“转换”。这不仅不能推动学术进步,反而降低了论文的水准。
教育要以人为本。把人的教育变成了顺应机器评判规则的教育,实属本末倒置。
同时,我们也注意到,一些投机取巧者深谙查重规则,利用系统漏洞,通过关键词替换、转变语序、段落拼接、中外互译等手段能够巧妙躲过查重检测,一跃成为查重过关的“论文高手”,造成劣币驱逐良币,走向了机械化查重的极端。这同样违背了加强查重的初衷。
更为重要的是,注重结果没有错,但在高等教育中,毕业论文意味着“一切”,与毕业证书直接挂钩。而查重又是毕业论文中至关重要的一步,以至于一些学生只想着如何查重过关,个别老师也怀有只要论文查重能过就行了的心态,反而对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价值、逻辑框架、文献阅读、原创思考有意无意地忽视了,这种只重查重结果、轻视写作过程的功利做法才是学术研究的大忌。
责任编辑:靳程凯
分享到:
互联网舆情忻州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互联网舆情忻州(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);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,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,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。违反前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互联网舆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网站联系电话:18295883981 邮箱:hlwyqxz@163.com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互联网舆情忻州(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);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,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,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。违反前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互联网舆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网站联系电话:18295883981 邮箱:hlwyqxz@163.com
相关阅读
热度排行

推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