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网红食品”,也要监管到位
日前,一家主打脏脏奶茶的网红饮品店在武汉开业,巨长的排队令人瞩目。近来不少主打新奇概念的单品美食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,除了脏脏系列外,还有椰子灰冰淇淋、透明袋装牛奶、会发光的冰块等。专家提醒市民,要注意食品安全,不要盲目跟风。
俗话说,民以食为天。美食对国人的诱惑力是毋庸置疑的。美味的食物不仅能够填饱肚子,赐予人力量,还能够让人身心愉悦,无法自拔。网红奶茶店之所以能够门庭若市,除了其食物味道符合大众口味外,也离不开其新奇的理念。而其“新奇”二字也让专家的担忧变得不无道理。毕竟,新奇的食物,说明了食品推出市场的时间并不会太长,而且做法与普通食物的烹调方式有着些许差别,这就不仅让人多了一丝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担忧。有了隐患就需要保障,因此,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,自然是乏力不得。
当然,可能会有人对专家的提醒置若罔闻,认为其小题大做。确实,已经有很多人吃过这些网红食品,并没有任何不适。而且,食物既然称得上是“网红”二字,自然是已经有网友吃过之后才会在网络上极力推广的。如果食品有问题,这些作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就应该会出现不良反应。
话虽如此,但是,安全隐患并没有真正排除。虽然食物短期的安全隐患几乎可以排除,但是否会有长期影响则需要专门的机构的验证。这就需要监管部门的介入,利用专业的检测方法,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。尤其是对待新生的网红商家和食物,监管部门应做到随时监控,确保食品安全。让广大网友和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安全的食物。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网络的大范围覆盖,网络直播平台已深受网友的喜爱,很多人喜欢利用直播平台来模仿网红的一些行为。但很多网红视频中涉及的言论和行为都存在着安全隐患。如电钻啃玉米,从低速行驶汽车上跳下跳舞等行为,已经让部门模仿者受到了伤害。因此,相关监管部门不仅要对网红食物进行监管,还需对网红行为和言论进行制约。让监管发力,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和信息错误的引导网友的行为。
责任编辑:靳程凯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互联网舆情忻州(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);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,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,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“来源:互联网舆情忻州”。违反前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互联网舆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网站联系电话:18295883981 邮箱:hlwyqxz@163.com
热度排行

推荐
